台灣為何頻遭地震侵襲卻又如此有準備迎戰?

週三,台灣遭受了四分之一世紀以來最強烈的地震。至少九人喪生,數百人受傷,建築物和高速公路受損,數十名採石場工人被困。

儘管台灣經常遭遇強烈地震,但專家表示,得益於其出色的地震準備工作,這個高科技島嶼的2300萬居民所受的影響相對有限。

讓我們來仔細了解一下台灣的地震歷史:

為何頻繁發生地震?
台灣位於太平洋「火環帶」上,這是環繞太平洋的地震斷層線,世界上大部分地震都在此發生。

該地區特別容易發生地震,這是因為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相互作用積累了張力,這些張力可能會以地震的形式突然釋放。

該地區的山區地形可能會放大地面震動,導致山崩。週三地震的震中附近的台灣東海岸發生了幾起這樣的山崩,當時落石擊中隧道和高速公路,壓毀車輛,導致數人死亡。

台灣應對地震的準備工作如何?
週三的地震強度為7.2級,據台灣地震監測機構稱,而美國地質調查局則將其定為7.4級。地震損壞了花蓮的幾棟建築,但儘管台北強烈感受到了地震,卻僅造成了輕微損失。

地震發生在早高峰時段,但對通常的通勤僅造成了輕微的干擾。僅僅幾分鐘後,家長再次陪同孩子去學校,工人開車前往辦公室。

“台灣的地震準備工作屬於世界最先進的範疇,”密蘇里科技大學的地震學家兼教授Stephen Gao表示。“該島實施了嚴格的建築規範、世界一流的地震學網絡,以及廣泛的公眾教育活動,關於地震安全。